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蘇花改谷風隧道接連坍方 未來安全?如期通車?

(記者張金源/宜蘭報導)蘇花改公路,施工中的古風隧道,上月間接連坍方,雖工程處會同監造單位、承包商各級主管及地質工程師到現場會勘,研議解決方案,但是否能如期通車?未來通車後是否穩定安全?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南澳和平段谷風隧道10月20日里程12K+364~12K+454南下線南向SS4工作面發現小部分抽坍,經現場施工團隊專業判斷岩層尚未穩定,立即果斷撤離施工人員,後再於10月21日再次發生大範圍抽坍。現場湧進大量土石方及地下水,幸而撤離及時,雖有一部鑽堡及挖土機遭土石方掩埋,所幸施工人員均安並無大礙。



(機具遭掩埋)



10月23日經過幾天的穩定時間併調用抽水機排除積水後,工程處會同監造單位、承包商各級主管及地質工程師辦理現場會勘,經勘查後確認抽坍範圍為T980~T1058輪進工作面上半斷面處,全長約90公尺。施工團隊第一時間收集各項抽坍資料以利研判後續因應作為,初步評估約1萬立方公尺之土石方崩落,抽坍範圍下隧道內約120公尺之工作面皆遭土石掩埋淤積,本次災害為蘇花改工作團隊成立後最大一次抽坍事件。抽坍災害段發生原因地質模型示意圖

(抽坍災害段發生原因地質模型示意圖)

蘇花改善工程處於10月31日邀集專家學者開會研議,推論這次抽坍事件主要為近日連日大雨,導致隧道上方厚層夾泥剪裂帶,因受地下水壓增大,阻水層受力變形,地下水流突穿阻水層,巨量湧水造成大規模抽坍,惟尚須藉由後續地質探查資料及抽坍前後期間降雨資料比對分析佐證。

近期應以抑止災害擴大及保全鄰近區域安全為首要工作,專家學者群建議補充地質調查如TSP探查、RIP地電阻探查或LiDAR等,可進一步了解抽坍之主要因素,以供後續搶修、加固及復原等各階段策略之參考依據,並且確實解決災害因子。另主要災害之地下湧水,則建議於安全範圍施打排水孔降低水壓,併施作土心封面強固,以抑止抽坍範圍繼續擴大。



(SS4南側抽坍)



(SS4北側抽坍)



(專家學者現勘SS4南側抽坍面)

蘇花改善工程處特別指示,各級施工團隊於災害處理時,應儘量縮短搶救時程以降低風險,加固補強作業與地質探查工作應併行,且應避免人員機具留用,在人員安全的原則下,確保搶救作業能量,另建議承包商規劃增加相關專業工班及機具因應。

工程處針對抽坍事故,已要求承包商製作該事件的「事故調查初步報告」及「短期應辦理事項」。

隧道工程最大困難即在於地質變化與地下水流的不確定性,該不確定性常於隧道開挖後至主結構完成前造成災害,目前施工團隊正積極進行搶修工作。

蘇花改工程處已邀請專家學者組成抽坍處理專案小組,定期開會處理抽坍搶修相關事宜,最大前提即在確保人員機具安全下搶救施作。本次災害雖為蘇花改工程之最大抽坍事件,但目前初步評估不影響施工最終期程,仍以108年底通車的目標邁進。

發佈日期: 2017-12-06
新聞分類: #交通 #宜蘭縣
新聞標籤: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